縱觀點滴變化,見證豫南成長
Throughout bit change, to witness the growth of South Henan
城市河岸連通城市水陸生態系統,河道已不僅僅具有泄洪、排澇、蓄水、引清、航運等水道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景觀、旅游、生態、與周邊環境互動等功能。雜草叢生的河岸看上去不那么整齊,彎彎曲曲,泥濘的河灘似乎讓人難以親近,然而就是這樣“貌不驚人”的小河流,正是理想的生態河道。在上海,這樣的河道正在逐漸增多:河道兩岸的喬灌木及地被,保護若河道兩側不受太陽直射,降低岸邊污染物對水體的影響;河邊和水面上種若千屈菜、黃菖蒲、蘆葦、水蔥等水生植物;在河底放養了蚌、小魚等來修復生態鏈。前些年用花崗巖等村制把河岸砌得干凈整齊,這樣的河道確實令人心曠神怡,但它的劣處也開始逐漸顯現,以水泥石料修葺的河道中,水生生物生長比較困難,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的互相補充也被隔斷,生態鏈被破壞。目前不少國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德國、日本等國紛紛將人工河道恢復自然。
生態護岸是指恢復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滲透性”的人工護岸。它擁有滲透性的自然河床與河岸基底,豐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證河岸與河流水體之間的水分變換和調節功能,同時具有一定的抗洪強度。
生態護岸盡量不使用水泥、石頭等硬質村料建造河流邊坡,有許多新的邊坡工程技術,可以自由地改變邊坡的坡度,大量節約土地,根據當地的植被生長條件,自由地選擇邊坡的綠化,用生態土工袋和標準工程扣,輔以加勁網技術,將當地的泥土裝入袋中,用工程扣將裝滿泥土的袋子進行互扣。這種生態工程袋采用超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具有超高強度和空隙度,透水不透土,植物可以由袋內向外生長或由外向內生長,因此邊坡的綠化可以采用草種入袋或草種刷層以及層間壓枝的方法完成。
選用耐銹蝕的噴塑鐵絲網籠與碎石復合種植基,適合流速大的河道,抗沖刷能力強、整體性好、適應地基變形能力強,能滿足生態型護岸的要求,可以保證河流水體與邊坡土體中地下水之間正常變換,利于水生動植物的生長,并滿足河道洪水期抗沖的需要。不僅有利于下水通過堤岸反滲入河,起著滯洪補枯、調節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態護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如果在河道中形成淺灘和深潭,把岸線也做成不規則寬窄變化,護岸有陡有緩,局部擴大水而與岸邊綠地之間形成水、綠網絡,增強岸邊動植物棲息地的連續性,可以營造出多樣的環境條件,形成穩定的生態系統,河流的自凈作用也大幅度提高。生態護岸不僅容易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而且使河水清澈見底、魚蝦洄游、水草茂盛。
河岸設計首先要考慮此河段水文情況和河岸的強度要求,然后合理布置各類植被,營造生態型景觀。